• 首頁
  •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
  • 歷年成果
  • 2015
  • 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-林坤龍

歷年成果 / 2015 / 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-林坤龍

技術名稱:泥作、傳統建築瓦作、泥塑

西螺鎮依傍濁水溪,因為土地肥沃富饒人口快速聚集,街市發展得相當早。到了日據時代,日本政府在台灣投入大量公共建設,西螺亦在昭和十二年(西元1937年)實施市區改正,以延平路為中心的兩側道路上,建成了一百多棟西洋式建築,當時商業繁榮、商賈聚集,開啟西螺延平路的黃金歲月,待民國四十二年(西元1953年)西螺大橋通車,更將西螺的黃金歲月推向最高峰。
後因生產方式與交通動線改變,西螺黃金歲月不再,延平路的繁華也隨之沒落,人口逐漸外移,兩旁的美麗建築也日漸蒙塵。直至民國八十七年起,經地方有心人士努力奔走,辦理連串活動擾動居民,終於喚起西螺人對延平街區的關心,啟動延平街區老屋立面及騎樓空間的修復工程。
林坤龍,年17即投身泥作土水工程,歷經3年4個月磨練,不計酬勞的苦學,打下了深厚的基本功,年過20即成為獨當一面的泥作師。初期主要從事民宅修建、商業空間建造與承接公共工程。歷經40餘年的經驗累積,集泥作工藝技術於一身,爾後開始接觸工法更加細膩的古蹟修造,賦予老屋新生命與公共藝術創作。
西螺延平街區啟動老屋立面及騎樓空間修繕工程,自96-98年期間,林坤龍以其豐富經驗及精湛的泥作技術,一直參與協助西螺老街老屋修繕。主要作品有西螺老街巴洛克式立面山牆修復,捷發乾記茶莊歷史建築修復,建興路李家老宅山牆的立體水泥雕塑、花鳥浮雕及漢光里光明西路藝術圍牆建造等。102-103年受聘於縣府擔任「101西螺老街活化保存與生活更新計畫」案之「2013老屋見學工坊工作營」講師,帶領各國國際志工體驗西螺在地文化,同時進行泥作工藝精髓-泥作門窗“拉線技術”的傳承,與馬賽克拼貼圍牆的創作,是中部地區少數具備立體水泥雕飾、水泥門框及窗框、水泥燈座等優美線條拉線技術的泥作匠師,日後將盡一己之力持續傳承泥作工藝技術。